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來源:http://jockey4pm.wordpress.com/2008/09/30/work-breakdown-structure-wbs-%e5%b7%a5%e4%bd%9c%e5%88%86%e8%a7%a3%e7%b5%90%e6%a7%8b/
什麼是工作分解結構(WBS)? 工作分解結構(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WBS)是一個以交付標的或系統功能為導向的專案元素集合體,以組織及定義專案全部之範疇。專案的各項活動在WBS分解後即能充分的展開與顯示,並表達出專案各單元之間與產品之關聯性與其層次間之關係。 是專案「科層化」(Hierarchical)的結構圖形,用以區分專案不同層次的工作 •專案可分解為任務(task)或活動(activities)、次任務(subtasks)、工作分項(Work Package) •每一工作分項都被指派個別作業人力與職掌,且均被賦予預算、估算工時及相關分配資源。 WBS之基本觀念和定義 它可用不同型式的圖或表來顯示,而用六層結構式乃最普遍之運用方法: WBS、Work package與Activities 工作分解結構的目的與益處 •編制預算和費用估算 •制定時程規劃 •制定專案的規格及工作目標說明 •便於風險辨識和估計 •利於工作編碼 •是專案重要的溝通工具 工作分解結構發展要點 清楚地認識需求以確保專案的分解之正確性 參考需求及工作說明書 參考產品、組織及程序發展完整的頂層WBS 要非常具體地分建專案最低層的工作 工作分項以5-10工作天為原則 工作分解結構至多不宜超過七層(美國政府要求合約商提供WBS到第三層) 數字編碼系統應運用於結構中各工作以利管制進度及資訊化運用 編製WBS名稱可以參考公式: “動詞+工作內容” 建立WBS的方法論 •類比法 •自上而下法 •自下而上法 •生命週期(Life Cycle)法 建立WBS:類比法 類比法就是以一個類似專案的WBS為基礎,制定本專案的工作分解結構 建立WBS:自上而下法 實際上就是一種系統化的方法,其做法是首先將整個系統參考專案範疇做結構化的劃分,以功能性(functional)或操作性(operational)或構型項目方式從高層到基層逐一分解。 即從專案最大的單位開始,逐步將它們分解成下一級的多個子項目。這個過程就是要不斷增加級數,細化工作任務。 建立WBS:自下而上法 分析一個系統時,只需對其大致情況、需求作些許了解後,不經過類似生命週期或自上而下那樣的一步步詳細分析設計,就憑藉著獲得之相類似經驗系統直接建立系統構型。 主要是要讓專案團隊成員從一開始就盡可能的確定專案有關的各項具體活動,然後將各具體活動與任務進行整合,並歸總到一個整體活動或WBS的上一級/層內容中去。 建立WBS:生命週期法 將整體系統的開發程序按順序來劃分,如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發展、系統測試、系統運作維護等階段,而且第一階段與最後段首尾相連,形成一個有長有消的生命週期循環。 按生命週期法開發程序統一劃分,結合自上而下結構法的分析構成了現在大多數系統開發方法的系統理論基礎。 WBS型式 WBS可有兩種表示方法: •條列清單式(List Format) •樹狀結構式(Tree Format) WBS範例-條列清單式 WBS範例-樹狀結構式 WBS製作演練 廖先生打算保養美化一下他一棟位於湖美之別墅住家,並將其整棟全部七間房間僱請工人油漆一番,預算約二十萬元,工期需趕在他兒子大喜之日前一週完成。 如果你是油漆承包商老闆(或專案經理),已和張先生議價完畢,同意以18萬元共10個工作天承包,並保證於他兒子大喜之日前一週完成,試問你將如何擬定該油漆工程之WBS呢?
chak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